您所在的位置: 惠安文明网 > 文明论坛 > 内容页
“轻声教育”于无声处见文明
来源:惠安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9-07-01 责任编辑:陈攀峰 薛逸群

  杭州一小学推行轻声教育:老师换掉高跟鞋。期末考前,走进杭州市凤凰小学,正好是中午时分,学生已经吃好中饭,正在教室里默读。记者穿着皮鞋,走在教学区的走廊里,发出一阵不和谐的“咚咚”声,于是不得不踮着脚尖走路。陪同的茅琼华老师呵呵一笑,“我们刚开始也这样子,路过班级门口会踮着脚走。后来,学校大多数老师不穿高跟鞋了,改穿平底鞋,这样走路就不会发出声音来。”老师们的这个改变,跟学校两年前推行的“轻声教育”有关。两年来,学生、老师、家长都感受到了这个成效。(6月30日《钱江晚报》)

  “活泼好动大嗓门”,这是孩子们的天性。而且孩子们会每天闹出不同的“声响”,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力。但是如果不在适当的场合,那么“声响”就会成为影响他人的噪音。校长缪华良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好动,这一点我承认,但要分场合,运动场上可以尽情放纵,教学楼必须要安静,管住自己的嘴。要做到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缪华良说,学生出去春游坐大巴车,车厢里的热闹劲,连大巴车司机都忍受不了。而缪华良校长在美国的一次经历让他深有感触,并有了“轻声教育”的想法。于是在2016年在全校推行“轻声教育”:对不同场合有不同的音量等级设置。比如,专注倾听、就餐、集会及公共空间等,要0级音量静无声;课堂上同桌交流,或课间两人交流都要用1级音量悄悄说,尽量不让第三人听到;一个人课堂上当众发言,用3级音量平常说,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在阶梯教室舞台上,用4级音量大声说;户外活动、集会演讲,室外运动比赛等,用5级音量放声说……

  “轻声教育”于无声处见文明。这是对孩子们不分场合大声喧哗不良习惯的纠偏,这是对教学秩序的维护,长期以来,孩子们都有上课时交头接耳,课堂上发言嗓音大,教室里大声喧哗成扰人的噪音。“轻声教育”这是从小培养孩子们讲文明,提高国民素养的好举措。培养孩子们“不同的场合控制好说话的音量”,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的良好习惯,这是注重教育的细节,彰显关爱。

  “轻声教育”此处无声胜有声。让教育微风细雨。而喧闹的大嗓门,相对学校而言,干扰了教育环境,对教学质量有一定影响,对师生而言与身体有害。因为在喧嚣的世界中,轻声细语是生活追求的放松,也是心灵宁静的渴求。公共场所以及课堂上,我们总是在寻一份寂静,拥一份恬静安然。大声喧哗是一种噪音污染,这就是一种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的行为。“轻声教育”有利于培养一种文明意识,一种素养的养成,一种素质的提升,体现教育的细节关爱与文明习惯的倡导。(左崇年)


相关报道
聚焦惠安
文明创建
道德建设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惠安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东南网 承办
联系电话:0595-87382418 E-mail:wmb73624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