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惠安文明网 > 文明论坛 > 内容页
保护好“少年的你”
来源:惠安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9-10-30 责任编辑:陈攀峰 林杰

  据新华社报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10月26日分组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其中校园欺凌议题引发热烈讨论。恰巧,10月25日起,一部关注校园欺凌的电影《少年的你》正在热映,不到3天时间票房就突破5亿元。校园欺凌问题危及校园安全,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该如何预防校园欺凌,保护好“少年的你”?

  校园欺凌指涉的是,在校学生之间发生的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进行侮辱性身心攻击,并通过重复实施或传播,使受欺凌学生受到身心伤害的事件。侮辱性的身心攻击包括肢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网络欺凌等。校园欺凌会给被欺凌者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与精神创伤,严重的会导致被欺凌者自杀。校园欺凌虽不一定是违法事件,但它更隐蔽、更广泛,也更不易被察觉。

  校园欺凌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共性难题。西方发达国家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一般均在80%以上,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会长做的一个调研指出,我国校园欺凌发生率为33.36%。虽然总体上还是比较低的,但只要有发生就值得警惕。那么,校园欺凌是如何发生的?大人眼中单纯无知的未成年人,怎么会成了欺凌者?

  我们知道,个体的发展是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的,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家庭与学校对其个性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未成年人成为欺凌者,首先是家庭教育缺失。电影《少年的你》当中也揭示了这一点,里头的警察谈到,“校园霸凌这类案子不好办,警察找学校,学校找老师,老师找家长,家长在深圳一年就回来看一趟孩子”。这并不是说,欺凌者都是留守儿童,而是说很多欺凌者来自于缺乏关爱、缺乏陪伴、缺乏安全感,甚至本身就充满暴力和虐待的家庭。孩子没有从家庭中收获爱,也不懂得爱,缺乏共情能力,很可能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成为欺凌者。

  校园是预防校园欺凌最重要的阵地,毕竟校园欺凌发生于校园。很多时候校园失守,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正如电影《少年的你》所披露的,当学校推崇分数至上,教师和学生的精力都放在成绩上,必然缺少对孩子的生命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教师遇到欺凌现象大事化小,同学们遇到欺凌事不关己。另一方面则是此次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陈凤珍讲到的,“很多学校在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后觉得无能为力,认为学校也不能拿施害的学生怎么样”,因为学校和老师缺乏必要的教育惩戒权。

  预防校园欺凌,不能只是依靠家庭、学校或社会单方面的力量,而是三方形成合力。家庭教育方面,应该满足未成年爱的需求与安全感的需求,让他们感受爱、得到爱、学会爱。学校有应试需求可以理解,但切勿因此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必要惩戒,对于欺凌现象不能有“掩耳盗铃”心态,而应给予必要的惩戒权,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反对欺凌”的校园氛围。至于社会文化方面,网络游戏及影视作品需要遏制暴力文化的传播,避免其对未成年产生误导,同时鼓励类似《少年的你》这样的创作,有时一部好的电影可以推动社会进步。(曾于里)


相关报道
聚焦惠安
文明创建
道德建设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惠安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东南网 承办
联系电话:0595-87382418 E-mail:wmb73624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