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惠安文明网 > 文明论坛 > 内容页
小智治事 大智立法
来源:惠安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9-11-28 责任编辑:陈攀峰

  日前,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和泉州市政府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泉州市首部流域水环境保护法规《泉州市晋江洛阳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据本报报道,包括向金门供水水源地等在内的水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已写入保护原则。

  晋江、洛阳江作为泉州河流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两条独立水系,担负着为泉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和保障的重任,是泉州城市的生命之源。因此,两江水质的优劣可谓关系重大、影响深远。

  从古至今,河流都是文明的孕育之地,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便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尼罗河诞生了古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则起源于恒河和印度河流域,古代巴比伦也是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形成的两河流域发展繁衍的。晋江、洛阳江作为泉州的母亲河,因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而得名。因此,今天立法保护两江流域水环境不仅是对城市历史的传承、对城市文明的反哺,更是对泉州城市未来的一份郑重承诺。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有些城市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保护方式,泉州市在全市流域水环境质量向好时,就着手制定相关保护条例,此举可谓颇具前瞻性和主动性。不久前,世卫组织公布了对饮用水中微塑料目前研究结果的分析报告显示,科学家在淡水、饮用水或废水中都发现了微塑料。正所谓见微知著,这一报告在为水源保护拉响警钟的同时,也告诫我们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已十分迫切,而以法律的刚性去提升水源保护的必要性和严肃性,正是当下应有的未雨绸缪之举。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治水实践中,无论是上古时期的大禹治水或是战国时李冰兴修都江堰,抑或是北宋范仲淹修筑范公堤,从古至今,治水利民的理念都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3月14日关于保障水安全讲话中就明确提出治水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多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因地制宜地探索出泉州版“河长制”、上下游资金补偿机制和小流域整治等地方经验,就是转换治水思维而打造出的现代化治水体系的“泉州样本”。

  在城市发展更加推崇绿色GDP理念的当下,注重高质量的发展方式也已成为城市经营的普遍共识。泉州作为一个人均水资源低于全国全省平均的缺水城市,以占全省8%的水资源量,养育全省22%人口,支撑全省24%经济总量。今日,为晋江和洛阳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立法,正是以更高的站位、更长远的视野去审视环境与发展的现实问题,并付诸实践的有益之举。

  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中。”泉州为晋江、洛阳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立法,让治水从制度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不仅可以增加水环境保护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更重要的是,对涵养市民的环保生活理念必将助益良多。正所谓“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一座城市的管理者,不仅是城市的建设者和民生的守护者,更应是大众健康生活理念的引领者,而以立法为起点,让敬畏自然的环保理念根植于民众心间、付诸于日常行为之中,现代化治水体系的“泉州样本”成为不折不扣的“泉州范本”,便能指日可待。(周培尧)


相关报道
聚焦惠安
文明创建
道德建设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惠安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东南网 承办
联系电话:0595-87382418 E-mail:wmb73624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