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惠安文明网 > 惠安好人 > 内容页
陈欠水:一心向党,一辈子为群众服务
来源:惠安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2-07-01 责任编辑:薛逸群
    “只有退休的干部,没有退休的党员。”“只要群众有需要,我就一直帮下去。”……日前,记者走访刚成立不久的陈欠水老党员工作室,被当地人民群众亲切称呼为“老陈”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欠水谈起初心,依然是三句话不离“群众”两字。33年间,下乡行程超过30万公里,足迹遍布16个乡镇295个行政村,落实帮扶资金124.2万元,筹集助学、助困资金70万余元,个人捐资助残助贫25万余元,走访帮扶困难群众和白内障患者4.7万人,一串串不断刷新的数字,见证了78岁老党员陈欠水以实际行动诠释永不退休党员的坚定党性、为民情怀,为全县党员干部树起光辉榜样。

人物名片

陈欠水,1945年1月出生,惠安县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志愿者、福建省首届道德模范、福建省学雷锋岗位标兵。30多年来,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退休后,他始终坚持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全心全意地为残疾人、弱势群体服务。当地人民群众把他赞誉为“人民好公仆”“当代活雷锋”,亲切地称呼他为“老陈”。

 

3月疫情袭来,陈欠水主动加入社区防疫一线,发挥“银发”党员力量。

“只有退休的干部,没有退休的党员”

“关键的时刻我们要挺身而出,才能不愧党对我们的教育培养,应该做一些党员特别是老共产党员应做的事。”今年3月中旬,疫情突袭泉州,整座城市被按下了“慢行键”,面对危难时刻,家住惠安的陈欠水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走进社区抗疫一线。

按照陈欠水自己的体会,服务群众几十年的他能够善于做群众工作,卡口值守、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封控区后勤服务等需要跟群众打成一片的沟通协调,他都挺身而出,一干就坚持了整整27天。在当地社区,自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哪里有工作需要,哪里就有陈欠水的身影。

陈欠水在核酸检测现场维护秩序

“本轮疫情发生后,陈老心里牵挂着群众的安危,不仅个人加入抗疫一线,也带动了身边一群老党员携手防控疫情,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我们这些年轻人,带动了大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防疫一线工作。”惠安县螺城镇东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庄映湖说。

“我是党员,哪怕100岁我也要来参加。党员就是要走前面,只有退休的干部,没有退休的党员。”年近八旬的陈欠水谈起抗疫日子,依旧充满激情,他也希望年轻的党员,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之后,陈欠水还从自己的退休金中拿出1.2万,作为大额党费,交纳组织用于帮助困难群众。

“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一切。作为党员,我的职责就是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陈欠水说,个人的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党的培养和教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一心为党,心系群众,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关切。

陈欠水帮助困难群众检查白内障。图源:新华网

“把办公室设在群众家中”

时刻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是陈欠水一生的真实写照。1945年,陈欠水出生于惠安县一个贫寒农家。1964年他应征入伍,因表现突出入了党,在部队18年深受党的教育培养和雷锋精神感召,立志把助人为乐精神发扬光大。

“我的初心是为民,这得益于两点,一是父母的勤劳朴实让我明白了善待他人是最大的美德,二是入党后对我自身成长的要求就是为民办实事。”转业到地方后,陈欠水带着为民初心先后在县老区办、县民政局、县残联和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一直从事扶弱助残、扶贫济困的事业,与扶贫开发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担任县老区办负责人期间,陈欠水带头与全办同志每人每月下乡驻村5天,帮助其中28个老区村开发果林基地近8000亩;任县民政局副局长兼残联理事长时,陈欠水组织开展“走百村、访千户”为残疾群众办实事活动,探索实施“小额扶贫”工程,走访全县1.6万多名残疾人,筹资50多万元,帮扶1500多户贫困家庭。

陈欠水和残疾户张国林谈心

据了解,陈欠水在下乡帮残助困时还发现,农村有一部分人患有白内障,不少贫困白内障患者无钱医治致残,这使他很揪心。1998年,福建省实施白内障惠民工程,于是陈欠水自学了鉴别白内障的基本知识,走访全县白内障患者,即使在2005年退休之后,依然在帮助全县各地的白内障患者联系免费治疗机会。

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欠水坚持“把办公室设在群众家中”的理念,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提上一个军用水壶,带着一个旧公文包,踏遍惠安的山山水水,走访万家贫困户,为数千名老区群众、特困群众和残疾群众落实帮扶政策。

截至当前,在过去的33年里,陈欠水下乡行程近30万公里,足迹遍布16个乡镇295个行政村,落实帮扶资金124.2万元,筹集助学、助困资金70万余元,个人捐资助残助贫25万余元,走访帮扶困难群众和白内障患者4.7万人,送4000多名白内障患者到医院实施免费手术,筹资救助困难群众500多人、助学1000多人。

陈欠水和残疾户陈开进交谈,陈欠水连续20多年里帮扶和鼓励陈开进饲养家禽,直至脱贫摘帽。

“40斤大米、5斤食用油、3斤排骨、两斤腿肉、两条鱼、两块年糕。”2021年春节,已经坚持27年给伤残人士拜年的陈欠水,因左脚受伤骨折无法再到泉港区前黄镇古县村帮扶对象家里拜年,他托女婿给对方带去这些年货。

“春节拜年,不拜富贵拜苦众”“他是很用心地在为群众办事”……陈欠水的服务做到了群众的心坎里。

 

2021年左脚受伤骨折后,坚持几十年骑车下乡的陈欠水改为乘坐公交车。

“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一直帮下去”

“老党员工作室的成立,对我是一种肯定,同时也是一种鞭策,更加坚定了要时刻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望着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老党员工作室,陈欠水笑着说,群众对我的赞扬和认可,我也会有压力,希望做得更好一点,更满意一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陈欠水也开始想到如何把为民做好事的爱心延续下去。为此,2012年3月,在惠安县多部门推动下,陈欠水扶贫助弱青年志愿服务队成立。如今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末,陈欠水都会带领学生和爱心人士到困难群众家中开展慰问帮扶活动,至今已是第10个年头。受陈老影响,全县有几十所中学参与其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上百场。

近些年,惠安大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吸引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家住螺城镇东南社区的陈欠水也自告奋勇加入创城队伍中来。从拾捡垃圾、维护停车秩序到交通劝导志愿服务,只要是没在下乡的路上,陈欠水都会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行列,成为社区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员、督导员。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欠水。郭君勇 摄

“老同志作为这座城市曾经的建设者、现在的共享者,有责任、有义务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讲文明礼仪,养文明习惯,树文明形象。”

陈欠水说,将依托老党员工作室阵地,从政策宣传、收集民意、专项服务、志愿服务等方面为文明城市创建服务,为更多的老百姓服务。

2021年“七一”前夕,陈欠水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已经他的第10项全国先进荣誉,是对他坚定党性、为民情怀的肯定。

“入党的那天起,我的内心就是按党的要求走下去,一辈子为群众服务,这几十年来我是做到了,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一直帮下去。”陈欠水说。

泉州市党内政治生活体验馆内收藏的陈欠水“三件宝”

记者手记老陈的群众“记忆”

一年365天,老陈有300天以上都在乡下跑,他用自己的热情和爱心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一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一只掉了漆的军用水壶,一个塞满困难群众资料的旧皮包,采访中,除了知道这“三件宝”让老陈爱不释手,还有一点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老陈对帮过的人、帮过的事“如数家珍”,前天给某某家送去一袋米,昨天给某某人送去一头羊仔,今天要去某某村走访……不是他记忆好,更不是他在“邀功”,而是他真的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按他自己说的“脑袋里经常有群众的事”,也许这就是老陈的群众“记忆”——心中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 (林杰 黄雨昕 陈培源)


相关报道
惠安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东南网 承办
联系电话:0595-87382418 E-mail:wmb7362418@163.com